黃日燦看併購, 世界先進台積加持 轉型求生, 經濟日報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前身為工研院次微米製程技術發展計畫,是經濟部為了落實次微米科技專案而邀請台積電及其他13家企業,於1994年12月共同投資成立的衍生公司。世界先進初期以開發及生產DRAM及記憶體晶片為主要營運內容,是台灣首家由國人自行研發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企業,1998年3月以科技類股掛牌上櫃。
世界先進標榜技術自主,並以成為「小三星」或「小美光」自許,但因製程技術落後國際大廠,又逢DRAM供過於求,很快即面臨鉅額虧損。
為了突破困境,在台積電協助下,於1999年起逐步跨足代工,2004年7月正式結束DRAM的生產製造,變成百分之百的晶圓代工公司。
世界先進的轉型過程波折不斷,首先是2003年5月因淨值低於股本二分之一而遭打入全額交割股,當時身兼世界先進董事長的張忠謀與台積電經理人又全部退出世界先進董事會,轉而支持總經理簡學仁兼任董事長。
減資轉型出發
雖然台積電再三強調,這是為了避免因雙方業務重疊產生利害衝突的不得已決定,而且台積電仍將維持其對世界先進約27%的持股,但市場普遍認為世界先進將會失去台積電富爸爸的加持,發展前景未被看好。
在一片質疑聲中,新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簡學仁開啟了世界先進的轉型計畫,從外部延攬了3位副總經理,分掌行銷、行政及智財研發,著重特殊記憶體、高壓及混訊邏輯晶圓代工,主攻中低階產品市場,提高自行接單的比重,建立自己的行銷管道,設法與台積電市場區隔。
幾個月後,世界先進鹹魚翻生,在2003年10月宣布調高財測,結束了3年的虧損,並由全額交割股恢復為正常交易。
2004年6月世界先進股東會決議通過減資新台幣135億元,減資幅度逾48%,等於一舉打消所有累計虧損,重新出發。
2005年12月,世界先進忽然傳出高層人事異動的消息,簡學仁請辭總經理職務,而當時的法務暨行政副總兼發言人則遭解任,各方對具體原因都諱莫如深,公告理由說是為了落實公司治理,引起外界議論紛紛。
2006年4月,簡學仁出人意料地回任總經理兼發言人,但不旋踵台積電與行政院開發基金又於隔月以世界先進兩大股東名義提出了一份董監改選建議候選人名單,推薦前財政部長林全出任董事長,並向外尋求新任總經理人選。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給。
富爸爸再出手
2006年5月,台積電宣布將由林全和徐中時分別出任世界先進董事長和總經理,外界咸認簡系人馬至此全面撤出,台積電團隊再度進駐。
2006年12月世界先進取得驅動IC封測大廠飛信1席董事席次,是繼聯電入股頎邦之後第2樁晶圓代工廠布局驅動IC後段封測的案例。2007年3月,世界先進斥資83億元購入華邦的8吋晶圓廠,大幅提升產能,加強競爭戰力。
2007年8月,國發基金(原開發基金於2006年10月與中美基金合併後改名國家發展基金)公告,將以鉅額交易方式釋出世界先進10%持股,台積電也迅速拍板出手買進,總價額逾49億元。
交易完成後,台積電在世界先進的持股從26.8%提高到36.8%,更加鞏固了台積電在世界先進的龍頭老大地位,至於國發基金的持股則降到16.5%。
這些年間,有關台積電可能合併世界先進的消息時有耳聞,但台積電始終表示無此計畫亦無此必要。的確,從台積電的角度而言,與其合併世界先進,不如把世界先進留作外包轉單的策略夥伴,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著活棋,雙方分兵合擊可以增強通吃高低階晶圓代工產品的機會。
站穩代工腳步
世界先進以DRAM起家,雖有工研院次微米計畫奠基和台積電襄助,但仍無法脫穎而出,嶄露頭角。迫於嚴重虧損,世界先進只好壯士斷腕,改弦易轍轉向晶圓代工發展,歷經數度人事紛擾的波折,終於漸入佳境,站穩腳步。不過,晶圓代工產業似乎也呈現「大者恆大」的發展趨勢,世界先進目前的營運策略是否能夠長治久安,有待觀察。
(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著有《黃日燦看併購》。本文僅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事務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