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黃日燦看併購, 能率 併購整合 十年有成, 經濟日報

台灣佳能是由董炯熙與董炯雄兄弟於1965年成立的企業,多年來一直代理銷售日本佳能公司的產品,常遭誤解為日本佳能的子公司,但其實兩者之間並無股份投資關係。

為了避免混淆,董氏兄弟於1987年成立能率公司,作為台灣佳能等企業的控股公司,並加強企業識別體系,以提升企業形象。

併購銓訊 跨足數位相機製造

台灣佳能原是日本佳能影印機及辦公室事務機器在台灣的代理商,但日本佳能於2001年來台設立子公司,直接負責辦公室事務機器的產銷,大幅瓜分台灣佳能的原有業務。

為了改善台灣佳能的營運狀況,能率著手轉型,第一步就是由台灣佳能併購銓訊。

銓訊原來承接美商英特爾的數位相機訂單,可惜好景不常,英特爾突於2001年10月宣布退出數位相機市場,銓訊的業績因而一落千丈。

不過,銓訊團隊技術底子不弱,佳能評估後認為合併銓訊應該有助於佳能轉型,於是把握契機,迅速出手,於2003年順利合併銓訊,由事務機器代理商搖身一變成為數位相機製造商,不到3年就又躋身國內前三大數位相機大廠,年營收增長七倍,從不到新台幣25億元到突破200億元。

2003年時,能率也別具匠心,另闢蹊徑,透過併購怡安科技讓旗下的應華工業借殼上櫃,化腐朽為神奇。

併購怡安科技 旗下應華借殼上櫃

怡安科技原是老牌紡織業者佳和集團轉投資的公司,主要生產無線滑鼠與無線搖桿等產品,是國內開放第三類股掛牌制以來,首家也是迄今唯一未獲利即掛牌上櫃的案例。

能率為了加快旗下應華工業的上市時程,趁機以低於當時淨值的價格,從佳和手中買下約29%的怡安股權,於2003年11月正式入主怡安,並將怡安公司名稱改為應華精密,再把應華工業的業務陸續導入。

經過兩年的努力,應華精密的業務重心已轉成數位相機機殼的生產,2006年躍居全球數位相機金屬外殼的龍頭大廠,成為能率旗下光電生產鍵鍊的重要一環,營收及獲利均有長足進步。

併購上奇科技 產銷通路大整合

2005年,能率又併購上奇科技,整合生產及通路市場。

上奇科技以往是軟體及影像通路商,主要業務地區為台灣、香港、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大股東為宏碁集團。

2002年上奇第一次發行國內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共2.5億元,由於遭受博達案引發股市風暴的衝擊,債券持有人於2004年10月紛紛行使賣回權,導至上奇資金周轉困難,股價大跌,大股東宏碁也因而決定伺機退場。

能率評估後,認為若能在產品、通路及區域市場加以整合,應有伸展空間,乃於2005年3月斥資上億元買入上奇的25%股權,取得董事會過半數的主控權,但由上奇原董事長暨創辦人許承強續任總經理。其後,上奇開始銷售能率旗下台芝與佳能的產品,大幅改善上奇營運狀況。

接著,能率又透過上奇在中國積極布局,發展軟硬體通路網絡,進軍中國3C產品市場,帶動數位相機的銷售成長。

聯姻華碩 增強產品競爭力

2007年,華碩後發先至贏得能率的青睞,以換股方式取得佳能13%股份,並獲得董事會過半數的經營主導權,但佳能董事長仍由能率董炯熙擔任。

華碩與能率聯姻入主佳能,增強了數位相機產品線的競爭力,並可望藉由能率的日本脈絡加快進軍日本市場。

反之,能率將佳能交由筆電及平板大廠華碩操盤經營,大幅提升佳能在數位相機殺戮戰場的勝算,本身淡出佳能後可更加致力於多角化發展。這樁策略聯盟,對雙方可說是各得其所。

豐聲納入版圖 擴充關鍵零件產線

2009年,能率再度出手併購,將豐聲納入旗下版圖。豐聲是夆典科技於1993年轉投資設立的光碟廠商,因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光碟產業連年虧損。

夆典為求止血大量出脫豐聲持股,重新聚焦營建與機電本業,而豐聲則再於2009年透過私募引進能率,成為持股16.6%的最大股東,並取得董事會過半數席位。

能率入主後,豐聲隨即放棄光碟業務,轉向投入生產數位相機的關鍵零件,與佳能的數位相機優勢結合,相輔相成。

能率身段柔軟,手法靈活,化危機為轉機,靠精準的併購眼光和卓越的整合能力,獨具慧眼地跨足身陷困境的銓訊、怡安、上奇和豐聲等公司,以數位相機為新主軸,改造轉型,脫胎換骨,充分體現了「你丟我撿,各取所需」的併購真諦。尤其是能率大都以相對而非絕對多數持股入主經營,卻能和其他股東和諧相處,顯然深諳與人合作之道,特別難能可貴。

(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著有《黃日燦看併購》。本文僅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事務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