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黃日燦看併購, 晶電併購擴張 成就霸業, 經濟日報

晶元光電成立於1996年9月,2001年在台灣證交所掛牌上市,主要業務是LED的研發與產銷,主力產品為藍光LED磊晶片。LED就是發光二極體,屬於半導體元件之一,具有體積小、壽命長、耗電量少等特性,在手機及LCD顯示器背光源等方面應用廣泛,在照明方面的成長潛力更是不容小覷。

2003年起,晶電即馬不停蹄地推動合縱連橫,擴充產能,發揮綜效。

2003年10月,晶電與轉投資持股約20%的晶茂達合併。晶茂達是研發及生產砷化鎵磊晶片的廠商,由於LED與砷化鎵產品的製程轉換容易,晶電可以把晶茂達的廠房及機器設備轉成晶電的LED產能,擴大營運規模。

產線擴充 晉身世界大廠

2005年底,晶電又合併了國聯光電。當時,晶電與國聯分別為國內前兩大LED上游磊晶廠,合併後晶電產品線更加完整,綜效立見,成為全球最大的四元LED廠商,也躍居台灣藍光LED中上游龍頭。合併完成後,國聯最大股東萬海集團也成為晶電的第二大股東,僅次於原來的最大股東億光電子。由於晶電的很多下游客戶與億光有業務競爭關係,為了降低這些客戶的疑慮,億光把晶電的董座禮讓給萬海集團。

2007年3月,晶電再度出手,與競爭對手元砷光電及連勇科技完成合併。這件「三合一」的壯舉,結合了晶電本身擅長的藍光、元砷的紅光、以及連勇的綠光,讓晶電的生產技術更加完備,大幅提升晶電的產能,專利布局也更為堅實,使晶電晉身為世界級LED一流大廠。

「三合一」後的晶電大股東除了原有的億光與萬海之外,還要加上元砷及連勇的大股東聯電集團,持股比例分別是億光8%、萬海11%及聯電7%。由於彼此股權相差不大,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2007年6月董監改選前競相增加持股和徵求委託書,戰鼓頻催,風聲鶴唳。最後三方協商達成共識,由億光及萬海取得8席董事,聯電則取得3席董事,董事長一職則共推原任總經理的李秉傑出任,落實「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經營理念。

自2009年起,晶電更開始與各大LED廠商策略聯盟,先於2009年1月與台達電技術合作、6月及10月與億光分別入股泰谷光電,再於同年底與南亞光電簽訂合作協議,翌年4月又參與認購南亞光電40.75%現增普通股,晶電技術團隊也進駐南亞光電共同開發LED照明技術。

2010年5月,晶電也與廣鎵光電締結策略聯盟,展開合作。對於晶電在2008年對廣鎵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也與廣鎵於2010年11月達成和解,化干戈為玉帛。

登陸布局 建立磊晶基地

2012年底,晶電更以股份轉換方式把廣鎵納為百分之百持有的子公司,進一步擴充晶電的產能。

除了在台灣開疆闢土外,晶電也積極跨海到大陸去攻城略地,建立LED磊晶片及晶粒的生產基地。

2009年12月,晶電與聯電合資在山東成立冠銓光電,晶電持股55%。約在同時,晶電也與光寶及中國最大彩電廠康佳集團在江蘇常州合資設立晶品光電,晶電持股68%。2011年3月,晶電與台達電及中國另一彩電大廠創維集團也在廣州合資成立晶正鑫光電,晶電持股60%。

2010年10月,晶電又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在廈門合資成立開發晶照明,從事LED光源模組及照明產品的研發與產銷,晶電持股約40%。中國電子是大陸重量級國企,旗下擁有京東方面板、熊貓電子、冠捷顯示器、中國長城計算機等50餘家公司,為開發晶的產品提供了穩定的下游客戶出海口。

結盟日本 簽訂專利授權

2010年9月,晶電與日本豐田合成株式會社簽訂專利交叉授權合約,讓雙方及彼此的子公司都可使用對方的LED專利技術。豐田合成前身為豐田汽車的橡膠研究部門,創始於1949 年,歷史悠久,1991年成功開發藍光LED,現為全球知名LED封裝大廠。晶電是台灣唯一與豐田合成交叉授權的廠商,除了可因而省下可觀的研發費用外,更可加強智財權保護網以減少挨告侵權的風險。

晶電在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內,靠核心技術實力起家,接著透過一系列的併購合縱連橫、擴張版圖,在海峽兩岸建立了龐大的LED王國,成就了晶電全球LED龍頭的霸業,難能可貴,值得喝采。

(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本文僅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事務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