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燦看併購, 好事多磨 鴻夏異國戀碎, 經濟日報
鴻海集團的群創光電在2010年合併統寶與奇美,拿下台灣面板產業的大半江山,基本戰略目的就是要切入蘋果供應鍊,盼能躍升為蘋果的策略夥伴,進而與全球霸主三星電子分庭抗禮。然而,合併後的新奇美整合進度緩慢,鴻海開始思考其他可能選擇,轉向追求擁有高階技術的日本面板業者。
鴻海最早看中的對象是日立顯示器,從洽談IPS面板技術的專利授權開始,繼而探討鴻海收購日立顯示器過半股份的可能性,但最後日立顯示器卻與索尼和東芝在日本政府支持下共同組成日本顯示器集團。
聯盟日本 制衡三星
其後,鴻海轉移目標到擁有廣視角技術及IGZO技術的日本面板大廠夏普。廣視角技術是夏普賴以取得蘋果iphone5產品訂單的關鍵技術,而IGZO技術則是夏普足以與三星AMOLED技術對抗的秘密武器。不過,夏普雖然擁有尖端技術,但量產營運績效不佳。於是,蘋果鼓勵夏普與鴻海聯手,希望結合夏普的卓越技術與鴻海的製造優勢,俾能制衡甚至超越三星。
三星原是蘋果iphone面板最大供應商,但三星壯大後逐步推出自有品牌智慧型手機,對蘋果日益構成威脅,雙方還在各國大打專利官司。蘋果為降低對三星的依賴程度,積極另覓iphone元件供應管道,因此新款iphone5面板首度未向三星下單,交由夏普、樂金等其他廠商生產供應。蘋果支持鴻海與夏普擴大合作,也基於相同戰略思考。
2012年3月,鴻海董事會決議通過將由旗下子公司共同出資669億日圓(約新台幣238億元)以取得夏普9.9%股份;如果交易順利完成,鴻海將取代日本生命保險公司成為夏普最大股東。
同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將以個人名義斥資660億日圓入股夏普旗下負責大阪市堺十代面板廠營運的Sharp Display Products Corp.,預計將取得SDP約46.48%股份。
在鴻海宣布投資夏普後,夏普股價屢創新低,從鴻海原本約定入股的每股550日圓一度下滑到142日圓左右,市場傳聞鴻海可能要求重新議價。其後數個月內,鴻海與夏普多次會商,同時也頻頻隔空喊話,惟彼此訊息常見矛盾出入,似有漸行漸遠的跡象。
隔空喊話 漸行漸遠
2012年8月,經濟部投審會以「投資效益不夠合理」為由,退回鴻海投資夏普的申請案,認為夏普股價重挫恐會損及鴻海股東權益,要求鴻海再提說明。
鴻海藉機向夏普表示不願只作財務投資,並且希望提高入股比例,夏普則重申歡迎鴻海投資且願考慮減價,但反對鴻海提高入股比例或介入經營。
當時,夏普面臨數千億日圓公司債即將到期的龐大壓力,亟需資金活水及時挹注,鴻海的金援應可填補夏普大部分的財務缺口。對鴻海而言,若能因此參與經營夏普,確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惟對夏普而言,有如在生死存亡關頭讓人趁虛而入,實在心有不甘。
就在各界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之際,突然「半路殺出程咬金」,美國通訊晶片大廠高通於2012年12月宣布兩階段注資99億日圓以取得夏普約5%股權,每股價格約為164日圓。2013年3月,夏普又與韓國三星達成協議,將由三星以每股290日圓的價格,投資103億日圓拿下夏普3%股權,而且強調純屬財務性投資,不涉營運主導或技術移轉。
高通三星 後來居上
夏普引進高通與三星,另闢財務性投資人的蹊徑,除了可以制衡鴻海之外,還有業務發展的機會,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高招。尤其是三星入股時,雙方也協議加強彼此在電視及手機液晶面板的供需關係,不失為互利雙嬴的合作。
對夏普而言,在主要客戶蘋果近期銷售不如預期時,三星的需求為夏普的面板產能提供了重要的出海口。反過來說,由於三星目前的研發重心及量產配置都集中在AMOLED,未來所需的液晶面板將以對外採購為主,能夠找到夏普答應優先供應,也是相當划算的交易。
高通與三星的搶進夏普,對鴻海是始料不及的晴天霹靂。鴻海最早出手簽約入股夏普,卻未先馳得點,反而進退維谷,而郭董個人對SDP堺十代廠的大手筆投資則已付錢成交。
這兩樁投資案依鴻海原先構想理應同時到位,現在一盤好棋橫遭打亂,未來發展煞費思量。
2013年5月,即將上任的夏普新社長高橋興三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表示,鴻海入股夏普的期限為2012年3月27日起的一年內,因為雙方迄今未就相關條件達成共識,資本合作協商已經暫告中止。
轟動一時的鴻夏異國戀,由於雙方同床異夢,情海生波,好事多磨,未能圓滿結局,令人扼腕。
(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本文僅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事務所立場。本專欄每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