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燦看併購, 中華電信跨界轉型 穩坐龍頭寶座
1996年2月,我國政府修訂頒布「電信三法」,開啟電信事業自由化的時代。同年7月,交通部將原來的電信總局改制為新電信總局與公司型態的中華電信,新電信總局專司國家電信政策的擬訂與電信市場的監管,而中華電信則專責電信事業的經營。
中華電信成立時資本額近新台幣965億元,獲利能力良好,是國營事業裡盈餘情況最好的一家。為了順應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潮流,中華電信於1997年向交通部提出民營化釋股方案,1999年4月經立法院決議分兩階段透過多種模式及管道釋出66%股權。
國企在美上市首例
第三次釋股在2002年底,中華電信以「公開標售」方式,由國泰人壽等8家公司共同標購了約13.5%股權,才算漸入佳境。2003年7月,中華電信第一次赴美發行美國存託憑證,成功地釋出11.5%股權,並在紐約證交所掛牌,是中華電信民營化過程的一大突破,也是我國國營企業在美國上市的首例。
至此,中華電信歷經6次國內釋股及一次海外釋股,總計放出約35%股權。2005年8月,中華電信再度赴美發行美國存託憑證,同時也在國內再次同步進行「盤後拍賣」,分別釋出1%及3%股權,一舉跨越民營化門檻,但公股仍續保有相當大的決策權和影響力。
在電信自由化之前,台灣的通訊網路建設完全依賴中華電信,1997年政府開放民間業者申請行動通信業務時,中華電信根據電信法也是當然經營者,不必參與競標即可直接經營該等業務,的確是占盡先天優勢。
加強通路服務發展
中華電信原本是數位匯流趨勢的先鋒,不過,新聞局依「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法令限制,要求中華電信不得參與媒體經營,使得中華電信只能從事多媒體內容傳輸平台的業務,至於相關頻道和節目經營則須交由各營運商自行管理推動。
在併購方面,中華電信的行動大大落後於台哥大和遠傳等民間業者,於2006年才開始伸展手腳。第一件併購案就是2006年9月以大約新台幣3億元的價格買下是方電訊逾69%股權。是方電訊是國內第二大網路資料中心,入主是方讓中華電信更加坐穩國內網路資料中心的龍頭地位。
中華電信開始向軟實力的內容提供市場邁進,以趕上數位匯流通訊加值服務的潮流。2006年10月,中華電信以2,000餘萬元取得春水堂科技30%股份,2008年底又增加持股到56%左右,強化控制關係。春水堂科技以創造知名卡通人物阿貴著稱,在國內電腦動畫領域甚具潛力。中華電信入股後,春水堂科技成為中華電信行動通訊加值服務重要營運商。
2008年1月,中華電信挹注了7,000萬元現金給勤崴國際,取得33.4%股權。勤崴國際是由大股東勤崴科技以技術和資產作價方式轉投資設立。
中華電信藉入股勤崴國際,跨足國內圖資市場,有助於其龐大工商資料和門牌點位資料的活化,並將圖資導入HiNet和emome等相關定位、導航及旅遊等加值服務。
2011年7月,中華電信轉投資中華碩銓科技,取得51%股權,主要業務內容是車牌辨識產品及軟體的設計、開發及生產。翌月,中華電信又與聯經數位合資成立智趣王數位科技,中華電信持股65%。智趣王主要業務是提供多樣化親子家庭教育網路數位服務,是電信與媒體首度在親子數位產業合作。
除了併購或入股資訊內容提供業者外,中華電信也著手加強發展通路。中華電信的手機採購和維修業務,一向都是同時委託神腦國際和聯強國際兩大通路商辦理。2006年底,中華電信以幾近市價五折的低價公開收購神腦國際31.5%股權。
登陸跨足智慧建築
神腦後來果然陸續開創了逾300家中華電信的特約門市店,而聯強國際與中華電信的手機採購合約則於2006年底期滿後終止。這是繼2005年2月遠傳入主全虹及2006年4月威寶入股震旦後,另一樁台灣電信業者與手機通路商策略結盟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中華電信還跨足以前陌生的建築業,於2008年1月大手筆斥資30億元成立光世代建設,準備活化中華電信閒置的土地資產,打算結合網際網路技術和建築運用,打造嶄新的智慧建築領域。
2010年9月,中華電信宣布在中國大陸設立子公司,由於大陸電信事業尚未開放外商獨資經營,初期布局以不需要大陸電信執照的資通訊服務為主,順便開展對中國大陸企業的併購活動。
2012年間,中華電信併購了江蘇振華信息75%股權和上海華雄信息51%股權,這兩家公司的業務都包括智慧建築和智能家居服務,可見中華電信跨足智慧建築業的雄心頗大。
中華電信民營化路程起初走得並不順暢,但在成功改組轉型後,開始突破國營事業的桎梏。相較於並稱「電信三雄」的台哥大和遠傳而言,中華電信在固網、行動和數據等通信方面原本就有雄厚基礎,挾著充沛的先天資源和日益靈活的經營手法,透過併購進軍電信周邊相關領域,讓其他民間業者感受到莫大的競爭壓力,維持了老大哥的架勢。
(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本文僅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事務所立場。本專欄每周四刊登)